凯发ღღღ,k8凯发国际ღღღ,k8凯发国际官方网站ღღღ,湖南景点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ღღღ。21世纪以来ღღღ,民族主义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ღღღ。随着世界形势的不断变化ღღღ,以及全球化ღღღ、逆全球化的不断发展ღღღ,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ღღღ、传播媒介ღღღ、发展特征等内涵也发生转变ღღღ。那么ღღღ,21世纪以来民族主义研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目前研究存在哪些问题?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为此ღღღ,本刊特约记者ღღღ、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杨航森ღღღ、买玲专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联教授ღღღ。王联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世界民族和民族主义ღღღ、中东和伊斯兰政治ღღღ、南亚地区政治等ღღღ,著有《世界民族主 义论》《中东政治与社会》等ღღღ。
杨航森(以下简称杨)ღღღ:民族主义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ღღღ,请问您如何从理论上界定民族主义的概念及其研究范畴?
王联(以下简称王)ღღღ: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在《国际政治研究》的平台上分享我对世界民族主义研究的认识ღღღ。民族主义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研究对象ღღღ,实际上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定义ღღღ,正如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厄内斯特·盖尔纳(Ernest Gellner)所说∶民族主义是只大象ღღღ,每个研究者摸到的都只是它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ღღღ。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都在从不同角度论释民族主义的概念ღღღ,而这都与学者们对民族这一概念的理解有关ღღღ。
民族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人们共同体形式ღღღ。英文语境中的民族(Na-tion)一词最早起源于拉丁文Nasciღღღ,意思是出生物(To be born)ღღღ,后进一步衍生出Natioღღღ,指一类具有同一出生地的居民团体ღღღ,即一个特定的地理地区的人类集团ღღღ。在1500年至法国大革命这段时间ღღღ,Natio以Nation(Nacionღღღ,Nazi-one)的面目出现在当地语言中ღღღ,具有了政治含义ღღღ。到16和17世纪ღღღ,Nation一词被用来描述国内人民而不管其种族特征ღღღ,开始具有与人民(People)相对立的意义ღღღ,意味着全部的政治组织或国家ღღღ。后来ღღღ,Nation越来越多地指代一个社会群体ღღღ,如马克斯·韦伯所说民族是一个可以用它自己的方式充分显示它自己的感情共同体ღღღ;而且一个民族是通常趋向于产生它自己的国家的共同体ღღღ。斯大林对民族的定义在政界和学术界影响很大ღღღ,他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个有共同语言ღღღ、共同地域ღღღ、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ღღღ。中国学术界由干学术观点 不同ღღღ。在使用民族一词时所表达的含义也不尽相同ღღღ,它不只对应Nation这一概念ღღღ,也包括EthnicPeopleNationalityTribeIndigenous PeopleRaceღღღ,等等ღღღ,而这些英文单词的内涵也时有交叉或差别ღღღ。因此ღღღ,学界对界定民族一词仍存在很多争议ღღღ。但广义上来说ღღღ,民族包括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的共同体ღღღ,如原始民族ღღღ、古代民族ღღღ、近代民族ღღღ、甚至氏族ღღღ、部落也包括在内;也有人将民族用以指代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各民族ღღღ,如中华民族ღღღ、阿拉伯民族ღღღ。
民族主义的概念则更为复杂ღღღ。由于民族主义现象涵盖范围的广泛和多维度ღღღ、民族主义具有形式多样性及跨学科性质ღღღ,民族主义也没有一个较为公认的ღღღ、普遍适用的定义ღღღ。很多学者从多个维度来诠释民族主义这一概念ღღღ。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卡尔(Edward Carr)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思想状态ღღღ,他指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ღღღ、群体或一个民族内部的成员的一种意识ღღღ,或者是增进民族的力量ღღღ、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ღღღ。厄内斯特 ·盖纳尔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学说ღღღ,他指出民族主义是一种关于政治合法性的理论ღღღ,它坚持政治和民族的单位必须一致ღღღ。原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安东尼 ·史密斯(Anthony Smith)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运动ღღღ,他总结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运动ღღღ,目的在于为一个社会群体谋取和维持自治及个性ღღღ,他们中的某些成员期望民族主义能够形成一个事实上的或潜在的民族ღღღ。
中国学界关于民族主义的定义也存在分歧ღღღ。《现代汉语词典》认为ღღღ,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对民族的看法及其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ღღღ,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民族运动中ღღღ,在殖民地ღღღ、半殖民地国家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运动中ღღღ,民族主义具有一定的进步性ღღღ。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缉思教授则认为ღღღ,民族主义指忠诚于本民族ღღღ、为维护和扩大本民族的利益而斗争的思想观念ღღღ。
总结来看ღღღ,尽管民族主义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定义ღღღ,但现代意义上ღღღ,其往往都被界定为—种以民族感情ღღღ、民族意识为基础的纲领ღღღ、理想ღღღ、学说或运动ღღღ。美国历史学家卡尔顿·海斯(Carlton J.H.Hayes)的定义相对来说较为全面地概括了民族主义ღღღ,他指出∶(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2)民族主义一词意味着包含在实际的进程中的理论ღღღ、原则或信念;(3)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4)民族主义意味着对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忠诚超越于其他任何对象ღღღ。从上可见ღღღ,民族主义是具有高度政治性的主义ღღღ,所指的是以政治属性较强的政治民族ღღღ,即英文语境中的Nation为中心的一套思想ღღღ、纲领与行动ღღღ。而政治民族则是由国家内部ღღღ,具有相同或不相同种族ღღღ、语言ღღღ、宗教信仰ღღღ、风俗等背景的各个文化民族ღღღ,即英文语境中的Ethnic Group组成ღღღ。换言之ღღღ,统一政治实体下的文化民族在经历后天集体身份和主观意识归属的塑造后ღღღ,形成了具有动态性的ღღღ、政治性的政治民族ღღღ。因此ღღღ,我认为∶民族是有高度政治性的ღღღ,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产物;民族主义不仅存在于单一民族国家中ღღღ,而且存在于多民族国家中;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ღღღ,都可以被认为是以政治性较强的民族这一概念为中心的一套思想ღღღ、理念ღღღ、纲领和行动ღღღ。
在民族主义概念的基础之上ღღღ,对民族主义的研究还包括民族主义的起源ღღღ、发展和演变ღღღ,对不同类型民族主义如政治民族主义ღღღ、文化民族主义等的研究ღღღ,以及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ღღღ、爱国主义ღღღ、民粹主义的比较等ღღღ。
王∶爱国主义指的是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和忠诚ღღღ,爱国主义者对本国人保持着特殊的关切ღღღ,即建立在本国人拥有优先权ღღღ,本国人的利益可 以压倒陌生 人的利益的观念之上ღღღ。早期学者普遍认为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定 义相近ღღღ、无法区分ღღღ,因为早期民族的概念是以单一民族国家为起点的ღღღ。爱国主 义与民族主义的共同特征在于ღღღ,两者都对自己的国家有着积极的认同与强烈的忠诚感ღღღ。民族意味着流着相同的血液ღღღ、出生在相同国家ღღღ,而且生活在同一个政府之下的众多家庭ღღღ。在这一论点上ღღღ,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建立了民族爱国主义民族的或国家的爱国主 义等术语ღღღ。干缉思指出ღღღ。单一民族国家里ღღღ。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可 以是同一种概念ღღღ。但当代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多民族国家ღღღ,因此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有可能是一致的ღღღ,也可能不一致ღღღ,甚至有可能 对立ღღღ。学界中另一个观点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不应混为一谈ღღღ。安东尼·史密斯ღღღ、英国拉夫堡大学(Loughborough University)社会科学名誉教授迈克尔·比利格(Michael Billig)等人认为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概念多有重合ღღღ,不能视为独立概念;美国华盛顿大学助理研究员里克·考斯特曼(Rick Koster-man)和加州大学心理学系西摩·费什巴赫( Seymour Feshbach)教授在 1989 年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在经验上可以被区分的结论ღღღ。他们将爱国主义定义为对一个国家的依恋感ღღღ,而将民族主义定义为一个国家是优越的并且应该占统治地位的观点ღღღ。
学者利用考斯特曼和费什巴赫的模型分别对美国及中国进行调查ღღღ,从样本中发现ღღღ,中国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概念是分开的ღღღ,而对美国则是紧密联系的ღღღ。美国内华达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马尔库斯(Markus Kemmelmeier)和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温特尔(David G.Winter)认为ღღღ,爱国主义是指民众对国家的非竞争性热爱和对国家的承诺ღღღ。因此ღღღ,爱国主义主要侧重于促进国家的福利ღღღ,但在评估他人或他国方面是中立的;另一方面ღღღ,民族主义是一种群体认为自身优于其他群体的意识形态ღღღ,意味着拥有排斥甚至支配他人的欲望ღღ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中国研究所教授彼得·格里斯(Peter Hay Gries)在 2011年的论文中ღღღ,分析出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民族主义相关而非爱国主义ღღღ。格里斯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清敏等学者表示ღღღ,中国的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是两个独立的概念ღღღ,美国学者不应将本国的经验运用到其他国家上ღღღ。同时ღღღ,彼得·格里斯举例论述美国在9·11事件以后展现美国国旗ღღღ,这一举动会被视为是对国家展现忠诚的爱国主义ღღღ,但当民众压倒性地支持美国入侵阿富汗时ღღღ,展现国旗的举动则是民族主义情绪的导向ღღღ。2013 年ღღღ,芬 兰国际事 务学院(FIIA)高级 研究 员埃琳娜 ·辛 科宁(Elina Sinkkonen)透过线性回归模型方式探讨了中国民族主义ღღღ、爱国主义与外交政策态度的联系ღღღ。她认为ღღღ,中国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态度相关联ღღღ,而民族主义则与经济保护主义ღღღ、政府的国际立场等政府政策更紧密ღღღ。
近十年以来ღღღ,研究者倾向于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分开论述ღღღ,这有助于学界在探讨民族主 义问题时可以更明确地辨析问题的性质ღღღ。此外ღღღ,将两种主义分别辨析有助于学术用语的中性化ღღღ,中西方学界在进行交流时可以避免语境误读的现象ღღღ。
民粹主义是公共辩论和媒体报道中使用最广泛的术语之一ღღღ,同时ღღღ,也被学术界认为与民族主义是—体两面的概念ღღღ。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潘维教授指出ღღღ,民粹主义(Populism)也被广泛称呼为大众主义或平民主义ღღღ,其对立面为精英主义(elitism)ღღღ,是个中性词ღღღ。早期西方学者将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视为同一个框架ღღღ,但属性较为负 面ღღღ。学者认为民粹主义是反城市化的ღღღ、仇外的ღღღ、集中在农民阶级的意识形态或行动ღღღ。1961年ღღღ,英国政治学者安格斯·斯图尔特(Angus Stewart)认为民粹主义是一种属于基层或农村地区的民族主义ღღღ。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许振洲教授指出民粹主义所指的应当是平民大规模地直接参与政治生活ღღღ。潘维认为ღღღ,中国语境之所以将Populism翻译成民粹主义ღღღ,是因为俄国革命时期的社会主义政党叫平民党或者叫大众党ღღღ,而列宁站在激进的共产党人立场上批判这个政党ღღღ。当年中国学者在翻译列宁著作的时候不好将此翻译成列宁反对平民ღღღ、反对大众主义ღღღ,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实行的是群众路线ღღღ。因此翻译者就借用了纳粹的粹ღღღ,把Populism翻译成民粹主义ღღღ。无论是西方或东方的语境ღღღ,民粹主义均被定性为底层人民推翻精英阶层反城市化的民族主义情绪ღღღ。
正如美国玛丽华盛顿大学教授罗伯特·巴尔(Robert Barr)所言ღღღ,民粹主义是政治学中最难定义的概念之一ღღღ。目前ღღღ,学术界对于民粹主义概念的界定并没有共识ღღ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保罗·肯尼(Paul Kenny)在《民粹主义与庇护》中将民粹主义分类为三种类型;意识形态ღღღ、动员能力ღღღ、政党类型ღღღ,这三种类型也是学术界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概念分类ღღღ。
整体来说ღღღ,关于民粹主义的内涵及定义的研究比较丰富和完善ღღღ,但学界乃至社会大众仍然存在不同认识ღღღ。作为一种社会思潮ღღღ,民粹主义主要表现为反对精英主义和建制派长期把持国家事务;作为一种群众运动ღღღ,民粹主义鼓吹平民大众掌握自己的命运ღღღ,对传统体制实施激进的变革;作为一种政治斗争手段ღღღ,民粹主义表面上诉诸群众集会ღღღ、全民公投或街头抗争等形式以实现还政于民ღღღ,实际上仍然是政治精英在背后操控街头政治ღღღ。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粹主义可能形式各异ღღღ,但本质上都具有反精英ღღღ、反建制和排外等特征ღღღ。民粹主义的精英往往将国内问题的根源归咎 干外国因素ღღღ,进而奉行民族主 义的对外政策ღღღ。因此ღღღ,源自国内的民粹主义思潮和社会运动ღღღ,通常都会迅速转变为针对外国的民族主义政策与行动ღღღ。
民粹主义使国内问题国际化ღღღ,原本与特定国家内部事务无关的外国ღღღ,很多时候也会被民粹主义势力强行卷入有关国家国内政治的角 力中ღღღ。这使得民粹主义的兴盛ღღღ,并不仅仅是某国内部的事务ღღღ,多数时候往往演变为双边乃至多边事务中的重要一环ღღღ。民粹和民族主义竖起的藩篱ღღღ,就会将国内问题对外化ღღღ、外部因素国内化ღღღ,这一常态也必将在欧美及一些 发展中国家得以维持ღღღ。世界各地民粹主义的互动与借鉴ღღღ、民族主义的角逐与对抗ღღღ,将进一步刺激民粹主义大行其道ღღღ,当地政客更有可能利用民粹主义为自己壮大声势ღღღ。如逢选举ღღღ,政客们必会大打民粹牌ღღღ,要么利用ღღღ、要么迎合民粹势力ღღღ,民族主义ღღღ、排外主义ღღღ、单边主义在国际政治中进一步发展ღღღ,自然也就催生和加大学界对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关注ღღღ,从而带动学术研究ღღღ。
王∶原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埃里·凯杜里(Elie Kedourie)在其著作《民族主义》中指出ღღღ,民族主义研究的起源可追溯至伊曼纽尔·康德的自决学说ღღღ。尽管民族主义自18世纪以来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门课题ღღღ,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ღღღ,民族主义研究才得到足够的重视ღღღ,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ღღღ。我认为ღღღ,可以将国外民族主义研究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ღღღ,即18至19世纪末因西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产生的思想启蒙期ღღღ、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第一次研究浪潮ღღღ、20世纪50年代至80 年代中期由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和非殖民化运动引起的第二次研究浪潮ღღღ、1989年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后导致的第三波研究浪潮ღღღ。
最初的民族主义运动发生于因1760年代抗税运动而掀起独立革命的美国ღღღ,这一民族国家运动也鼓舞了法国资产阶级在18世纪90年代以自由ღღღ、平等ღღღ、博爱为号召ღღღ,推动法国反封建君主专制ღღღ、争取人民自由与民主权利的法国大革命ღღღ。美国和法国的民族国家运动使国王失去权威性ღღღ,国家权力成为人民权利的代理ღღღ,脱离传统宗教的体制束缚ღღღ。两 国革命后所创立和奠定的国旗 ღღღ、国语ღღღ、国歌等国家象征和标志虽然具有民族主 义的身影ღღღ,但实际上是国家主 义的成果ღღღ。在思想启蒙期ღღღ,学者的研究重心是探讨民族主义的伦理与哲学ღღღ,而非民族现象的起源和传播ღღღ。因此民族民族国家国族等概念并无有效厘清ღღღ,以至于继法国大革命后ღღღ,欧洲各地打着民族主义旗帜ღღღ,掀起一系列民族国家运动ღღღ,而民族主 义只是国家主 义号召民众的思想武器ღღღ。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向欧洲凯发k8娱乐官网appღღღ、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扩张ღღღ,受西方民族主义理论熏陶的亚非殖民地精英以这种具有国家主义色彩的民族主义思潮为理论依据ღღღ,发展出两种民族主义发展模式ღღღ,一种是继承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ღღღ,如日本和泰国ღღღ;另一种则是将西方民族主义理论与传统民族象征相结合ღღღ,引导国家摆脱殖民或封建政权压迫ღღღ,走向民族解放道路ღღღ,如中国ღღღ、印度和阿富汗等ღღღ。到 20 世纪初ღღღ,民族主义理论逐渐摆脱欧美范式ღღღ,形成普世性的范式与潮流ღღღ。
美国民族主义理论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在其著作《想象的共同体》中指出ღღღ,民族主 义从没产生过自己的伟大思想家ღღღ,没有它的霍布斯ღღღ、托克维尔ღღღ、马克思或韦伯ღღღ。确实ღღღ,民族主义研究是发展相对较晚的学科(或领域)ღღღ,尽管如此ღღღ,民族主义理论起源却深受18世纪浪漫主义思想家ღღღ。
如康德ღღღ、卢梭ღღღ、费希特等哲学思考的影响ღღღ,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现代民族主义的思想基础ღღღ。浪漫主义从本质上讲目的在于把人的人格从社会习俗和社会道德的束缚中解放出来ღღღ。而这种强调个人和民族自决ღღღ,具有强烈情感的思想理论ღღღ,为民族主义理论的启蒙进程中带来破坏性的炽情ღღღ。在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尊严感的影响下ღღღ,人民将自身的民族认同上升至国家认同ღღღ,塑造了民族国家对国家尊严或威望的竞争意识和排外心态ღღღ。而这种浪漫民族主义思想ღღღ,一定程度上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催化剂ღღღ。除了浪漫主义外ღღღ,马克思主义也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影响民族主义研究的主要学派之一ღღღ。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对民族主义给出充分的理论框架ღღღ,但如果安东尼 · 史密斯所言;考茨基ღღღ、卢森堡ღღღ、鲍威尔ღღღ、伦纳ღღღ、列宁ღღღ、斯大林等马克思主义者对相关问题做了充分研究ღღღ。实际上……他们是连续性上最好的民族主义研究者ღღღ。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ღღღ,民族主义似乎成为全球的普世性潮流ღღღ,亚非拉殖民地如同18世纪的西欧ღღღ,渴望运用暴力或非暴力手段来摆脱外部强权ღღღ,推动建立属于自己民族的国家ღღღ。如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蒂利(Charles Tilly)所言ღღღ,现代民族国家对民族的同质性和控制权的向往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好战的世纪ღღღ。民族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追求独裁和专制制度合法化的民族主义ღღღ,民族主义—军国主义—爱国主义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民族主义具有独特的活力和可塑性ღღღ。民族主义研究第一次浪潮时期ღღღ,学术界仍然没有系统地对民族主义进行研究ღღღ,但在马克斯·韦伯ღღღ、埃米尔·涂尔干等社会学家的理论基础上ღღღ,汉斯 ·科恩ღღღ、卡尔顿·海斯ღღღ、爱德华 ·卡尔等学者试图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主义现象进行系统的分类ღღღ,以社会学和历史学的角度探讨民族主义思想的起源ღღღ、历史背景ღღღ、传播方式等现象ღღღ。但他们的研究主旨是宣传自身的理论体系和主义ღღღ,因此ღღღ,关于民族主义的讨论带有强烈的价值判断和个人风格ღღღ,整体缺乏系统性ღღღ。
20 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是民族主义研究自我更新和长足发展的时期∶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的风起云涌ღღღ、社会主义国家的激进运动ღღღ、欧美国家的新左派运动等现象ღღღ,使学者不再以自身的理论体系和框架论述民族主义ღღღ,而是将民族主义视为一个完全独立的领域ღღღ,以中立ღღღ、系统ღღღ、全面的方式进行专题研究ღღღ。由于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重新组合ღღღ,民族主 义不仅成为发达国家整合国民意识ღღღ。重振国力的意识形态ღღღ,也成为亚非拉国家唤起民族自尊ღღღ、维护民族主权ღღღ、争取政治平等权以摆脱大国沙文主义的思想武器ღღღ。正如现实主义理论家汉斯·摩根索所说ღღღ;20 世纪后期的民族主义与传统的民族主义截然不同……(传统的)民族主义所要求的是一个民族建立一个国家ღღღ,除此之外别无他求ღღღ;而我们时代中民族主义化的世界主义却主张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有权把自己的价值和行为标准强加给所有的其他 国家ღღ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历史主义(或称经验主义)研究方式在第二次研究浪潮期间不再成为主流研究范式ღღღ,而是由具有可操作性ღღღ、可重复性ღღღ、可检验性 ღღღ、精准性和系统性的行为科学研究取代ღღღ,开启 了现代主义的黄金研究期ღღღ。
现代主义实际上并非第二次研究浪潮特有的理论解释ღღღ,马克斯 ·韦伯ღღღ、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 Tönnis)等学者早已开启研究先例ღღღ,但在第一次研究浪潮时期以社会建构主义角度研究相关问题的学者寥寥可数ღღ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剧烈的社会变动和频繁的社会交流ღღღ,尤其是大规模的移民潮和日新月异的全球化进程ღღღ,让学者针对民族(或族群)集团内部的原始纽带ღღღ、文化同一性和连续性等传统问题进行探讨ღღღ。交流论是现代主义最主要的观点ღღღ,即民族(Nation)是现代工业社会结构中社会与经济交流的产物ღღღ,并不是既存的经验结果ღღღ。美国政治学者卡尔 ·多伊奇(Karl Deutsch)在 1953 年出版的《民族主义与社会交流》中首次提出民族交流论的观点ღღღ,但由于缺乏足够数据支撑ღღღ,因此并没有引起学术界太多关注ღღღ。直到 1983 年ღღღ,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发表的《想象的共同体》ღღღ、厄内斯特·盖尔纳所著的《民族和民族主义》ღღღ、霍布斯鲍姆和特伦斯·兰杰合著的《传统的发明》继承了多伊奇的交流论ღღღ,推动了民族主义的社会建构主义研究范式的发展ღღღ。另一方面ღღღ,盖尔纳的学生——安东尼·史密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开创了族群—象征主义研究范式ღღღ,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民族主义永存主义和现代主义理论ღღღ。有别于多数现代主义理论重视精英对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ღღღ,族群—象征主义致力于探讨民族主义内在世界的主观渊源ღღღ,如共享记忆ღღღ、象征ღღღ、神话等ღღღ,倾向干研究自下面上的民族主义现象ღღღ。
20 世纪80年代后期ღღღ,在现代主义和族群—象征主义研究范式的推动下ღღღ,民族主义研究迎来了以后现代主义流派为主的第三次研究浪潮ღღღ。如果说上一次研究浪潮旨在建构民族主义ღღღ,那后现代主义则是在既有的研究范式基础上强调解构现代社会ღღღ,其研究主题与其他范式相比更为微观ღღღ,研究空间也更为广阔凯发k8娱乐官网appღღღ。因此后现代主义范式虽然与其他研究范式有一定的共鸣ღღღ,但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视角ღღღ。整体来看ღღღ,后现代主义热衷于打破客观ღღღ,推崇主观ღღღ、提倡非连续性和不稳定性ღღღ,并追求差异性和碎片化ღღღ。换言之ღღღ,后现代主义以反传统ღღღ、反现代为要旨ღღღ,强调去中心化和消除权威ღღღ。如果我们说现代主义范式是对浪漫民族主义ღღღ、领土民族主义ღღღ、原生主义等研究范式的反叛ღღღ,那么ღღღ,后现代主义则是对现代主义及族群—象征主义范式的挑战ღღღ。冷战结束后ღღღ,世界多极化打破了两极的二分现象ღღღ,民族主义问题重新成为国际政治主流思潮ღღღ。原本的意识形态对立局面的结束ღღღ,再加上苏联解体后新民族国家的建立ღღღ,人们需要重新寻找具有共同体性质ღღღ,区分我者与他者的标准ღღღ。民族的塑造始终脱离不了评价历史事实ღღღ,但国家主权民族自决权民族统一主义等传统语境已不再适用于第三次研究浪潮ღღღ,人权问题ღღღ、市场经济问题ღღღ、边缘群体的权利ღღღ、经济全球化等课题逐渐成为民族主义探讨的主要领域ღღღ。这也意味着后现代主义打破了具有欧洲中心主义话语的传统民族主义理论叙述结构ღღღ,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狭隘的经验主义和揭示传统叙事模式的短板与规律ღღღ。
买∶您刚才提到现代主义 ღღღ、族群—象征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研究范式ღღღ,能否进一步说明民族主义的研究范式特点?
王∶回顾历史ღღღ,民族主义研究直到 20世纪20年代以后ღღღ,经卡尔顿·海斯ღღღ、汉斯·科恩ღღღ、爱德华·卡尔等学者的持续探讨ღღღ,民族主义才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ღღღ。由于民族主义现象随着社会变迁有质的变动ღღღ,因此即使某一理论流派的批判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叙述准确ღღღ,仍有可能在下一个历史大环境变迁的情况下遭受挑战或被扬弃ღღღ。换句话说ღღღ,目前学术界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ღღღ、囊括所有民族主义成分的理论体系ღღ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ღღღ,在社会学ღღღ、政治学ღღღ、人类学等学者加入民族主义研究的情况下ღღღ,民族主义领域形成了数种具有系统性的民族主义理论流派ღღღ。安东尼·史密斯将民族主义研究分类为五个主要范式∶永存主义原生主义现代主义族群—象征主义和后现代主义ღღღ。
顾名思义ღღღ,原生主义(Primordialism)认为民族是原生的ღღღ,它们存在于时间的第一序列ღღღ,并且是以后一切发展过程的根源ღღღ。原生主义理论学派强调民族的语言 凯发k8娱乐官网appღღღ、血缘ღღღ、文化等自然属性的统一性塑造了民族的现实存在ღღღ,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赫尔德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ღღღ,其更着重于对族群的研究ღღღ。原生主义拥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有机论民族主义理论ღღღ,其研究起源可追溯至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ღღღ。这种理论认为各民族是相对独立的有机实体ღღღ,每个个体的民族身份和界限是固定的ღღღ,个体的民族意识是普遍存在的ღღღ,只是因为在某些特定环境下被抑制ღღღ。有机论民族主义并不能解释当代民族主义的诸多现象ღღღ,如民族分裂或民族融合ღღღ,因此这一理论并不受学术界欢迎ღღღ;第二种类型是文化原生 主义ღღღ,认为由于个体会产生对民族或族群的血缘ღღღ、语言ღღღ、习俗等特征的依恋感ღღღ,而这种情感是不可 抗拒的ღღღ。因此为了实现秩序和效率ღღღ,会赋予既定的社会存在以神圣性ღღღ。文化原生主义研究范式流行于第一次研究浪潮之前ღღღ,目前较少学者以该理论范式进行研究ღღ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会科学领域学者普遍认为原生主义理论从有限的证据得出概括性的结论ღღღ,是基于主观推测而非历史事实的ღღღ,也无法解释历史进程中民族主义的随机现象ღღღ。
永存主义(Perennialism)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较为流行的研究范式ღღღ。永存主义可用以下观点进行概括;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是现代的产物ღღღ,但民族始终是存在于历史的每一个时期ღღღ,甚至在远古时期就已然存在ღღ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ღღღ,学者普遍将种族和民族置于同一个研究框架ღღღ,但这时所指的种族并不是以生物特征或基因为基础的ღღღ,而是表示世系群体的不同文化ღღღ,即现今语境中的族群(Ethnic Group)意义ღღღ。根据安东尼·史密斯的研究ღღღ,永存主义有两种形式ღღღ。第一种是持续的永存主义(Continuous Perennialism)形式ღღღ,即 每个民族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ღღღ,其起源可追溯至中世纪或古代ღღღ。英国历史学家休·塞顿—沃特森(Hugh Seton-Watson)指出ღღღ,虽然只有少数特殊案例能够支撑持续永存主义形式的观点ღღღ,但这种形式确实能够证明某些特定民族的非现代起源特征ღღღ,因此ღღღ,它也挑战了此时的现代主 义范式ღღღ。另一种形式是周期性发生的永存主义(Recurrent Perennialism)ღღღ,即民族本身是永存和无处不在的ღღღ,但各自民族有自己的起源和终点ღღღ,会随着时间而变化ღღღ。换句话说ღღღ,尽管在不同历史环境下各民族的认知会有所不同ღღღ,但民族本身的理念是普遍存在ღღღ、非嵌入性的现象ღღღ,因此民族的文化积累和渐进演化过程也会形成新的文化政治共同体ღღღ。
现代主义(Modernism)与原生主义和永存主义研究观点截然不同ღღღ,现代主 义理论学派普遍认为民族与民族主义是近几个世纪出现的现代性产物ღღღ,在此之前并不存在ღღღ,如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民族主义的开端是18世纪末的美国独立运动ღღღ,美国犹太社会学家管礼雅(Liah Greenfeld)认为民族主义源于16世纪的英国ღღღ,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教授杰拉尔德 ·纽曼(Gerald Newman)则主张民族主义是英国工业革命后形成的产物ღღღ。现代主义理论支派众多七彩连珠在线游戏ღღღ,但主要有三个研究类别∶经济现代主义政治现代主义和文化现代主义ღღღ。英国杜伦大学政治系教授汤姆ღღღ。奈恩(Tom Nairn)ღღღ、美国加州大学社会学教授迈克尔 ·赫克特(Michael Hechter)等学者认为ღღღ,民族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产物ღღღ。资本主 义经济将出界分成核心地 区和外围地区ღღღ。
后者为了保护自身经济利益与市场ღღღ,政治精英以语言ღღღ、血缘ღღღ、文化习俗等动员民众ღღღ,采取贸易保护主义避免国内民族产业 免受外国的侵犯ღღღ。政治现代主义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民族形成于民族主义之前ღღღ,国家只是以共同文化为基础的民族塑造的共同体ღღღ;另一种则是认为民族不是天生一成不变的社会实体ღღღ,反而是特定时空下的产物ღღღ。由于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力量重新洗牌ღღღ,国际秩序变动导致多地出现合法性危机ღღღ,为了重新赢得人民对国家的忠诚ღღღ,或为了在动荡中赢得民族解放独立ღღღ,政治现代主义成为政治精英追捧的理论范式ღღღ,成为广泛传播的理论思想ღღღ。文化现代主义顾名思义ღღღ,就是从文化视角对民族主义进行研究ღღღ。盖尔纳认为民族主义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ღღღ,在其他社会状态下不可能产生ღღღ。因为民族主义是一种统一的高层次文化ღღღ,它的存在是为了保证人们能在现代工业社会中顺利地交流和流动ღღღ,而现代民族国家则是政治精英通过创建各种制度和机制来整理ღღღ、开发ღღღ、储备这类高层次文化的权威机构ღღღ,目的是确保这种文化能够在人口中传播ღღღ。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印刷资本主义也是文化现代主义建构的观点ღღღ。安德森认为民族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ღღღ,是现代化进程中人类意识的深刻变化ღღღ,而使民族共同体的想象成为可能的重要因素正是工业时代以来蓬勃发展的印刷业ღღღ。正如加拿大哲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所言∶印刷术的同一性 和可重 复性……是使自然世界和权力世界都抹去了神圣的色彩ღღღ。当印刷走向资本主义生产形态后ღღღ,书商所创造出的印刷语言打破了人们因语言的阻隔而无法相互理解的状况ღღღ,这种以印刷语言为基础形成的世俗语言共同体ღღღ,正是后来民族的原型ღღღ。
族群—象征主义(Ethnosymbolism)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研究范式ღღღ,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安东尼·史密斯ღღღ、威斯康星大学政治系荣誉教授约翰 ·阿姆斯特朗(John A. Armstrong)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政府政治系副教授约翰·哈钦森(John Hutchinson)等ღღღ。族群—象征主义研究学者认同民族主义是现代的产物七彩连珠在线游戏ღღღ,但同时也强调民族的历史性和族群性ღღღ。史密斯指 出族群共同体形成有六个要素;(1)集团专有名称;(2)共同的祖先神线)个体与家园有特定关联;(6)个体对族群的团结意识ღღღ。阿姆斯特朗认为ღღღ,族群往往不是根据自身的特征来定义自己ღღღ,而是通过排除ღღღ,即通过与陌生人比较来定义自己ღღღ。换句话说ღღღ,族群的特征不是永恒不变的ღღღ,当族群成员的个人认知出现变化ღღღ,其族群特征的界限也会有所改变ღღღ。族群—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与永存主义范式辩论时期诞生的理论范式ღღღ,因此可以将它看作是一种折中的研究范式∶它赞同现代主义的现代性思想ღღღ,但反对该理论范式过分强调政治精英在民族主义建构过程 中的作用ღღღ,因此提出精英与民众的双向互动建构说ღღღ;它认同永存主义的族群遗产思想ღღღ,但反对该理论强调血缘ღღღ、语言ღღღ、地缘等要素对民族主义的作用ღღღ,因此提出民族的记忆ღღღ、神话与传统等主观象征符号才是民族建构的核心要素ღღღ。
后现代主义在前面已有提及ღღღ,故不在此赘述ღღღ。总的来说ღღღ,民族主义是动态的ღღღ,其性质会随着利益追求的变动ღღღ、社会发展的变迁ღღღ、民族界限的拓展而改变ღღღ。因此ღღღ,虽然这些理论范式是依次出现的ღღღ,但它们并没有相互取代ღღღ,反而在学者之间的辩论中不断调整和修正ღღღ。民族主义研究的和而不同ღღღ,让这一学科领域不断地拓展研究空间和研究层次ღღღ,使我们能够更完整地去认知和理解当代民族主义的发展现状ღღღ。
王∶学界使用所谓新民族主义的概念ღღღ,往往强调的是民族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发展ღღღ,相对 应的是所谓过往历史阶段中曾经存在的民族主义ღღღ。但具体到新民族主义(New Nationalism)这个概念本身ღღღ,我们也会立刻联想到20世纪初ღღღ,西奥多·罗斯福于1910 年8月31日在美国堪萨斯州奥萨沃托米(Osawatomieღღღ,Kansas)发表的题为《新民族主义》的政治演讲ღღღ。当然ღღღ,他提及的新民族主义是其用于竞选的政治纲领ღღღ,而非今天学界所关注的民族主义在新时代的表现ღღღ。
21世纪以来ღღღ,有民族主义理论家就新民族主义到底是什么提出了不同的见解ღღღ,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新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和其作 用ღღღ。德国政治哲学家简·沃纳·穆勒(Jan-Werner Müller)认为新民族主义是披着民族主义外衣的民粹主义 ღღღ。当真正的人民的利益不受精英重视ღღღ,民粹主义领袖将高举具有民族主义色彩的反多元主义旗帜ღღღ,试图赋予它们民族(亦可称国家)利益ღღღ。穆勒进—步指出新民族主 义实际上只是民粹主义者可以制造的假象ღღღ,他们从来不是真正地为国家着想ღღღ,而是上演一出以象征性姿态为主的民族主义哑剧来赢得选民的支持ღღღ。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在其新著《大幻想;自由主义之梦与国际现实》中反映出新民族主义是对抗自由霸权的理性声音的观点ღღღ。米尔斯海默指出ღღღ。美国自冷战以后推行美国模式ღღღ,以建立美国绝对主导的霸权秩序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主要诉求ღღღ。但 21世纪以来ღღღ,美国逐渐失去了昔日的支配地位和号召力ღღღ,国内不满情绪不断上升ღღღ。米尔斯海默指出自由霸权战略必然产生一些让这个国家背离民族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政策ღღღ,换言之ღღღ,民族主义和现实主义几平总是压倒自由主义ღღღ。因此ღღღ,特朗普上台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义务并开启美国优先模式ღღღ,是美国新民族主义反抗自由霸权的结构性表现ღღღ。美国圣 约翰大学 教授马克 ·莫夫西斯安(Mark L.Movsesian)认为ღღღ,自由主义是美国特有的传统ღღღ,当下新民族主义抬头并与世界主义针锋相对的现象显示美国人希望让自由主义跟民族社会挂钩ღღღ,但并不希望自由主义走向极端—— 自由霸权ღღღ。还有学者认为ღღღ,新民族主义是民族图强的工具ღღღ。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安德烈亚斯·威默(An-dreas Wimmer)分析出1816年至2001年间ღღღ,民族主义情绪能够让民族国家赢得70%—90%的胜利ღღღ,而民族主义能与一切意识形态共生的特性ღღღ,使得民族主义具有强大的战斗能力ღღღ,是国家增加竞争力ღღღ、解决身份危机的重要工具;牛津大学教授耶尔·塔米尔(Yael Tamir)认为ღღღ,民族主义是重新分配利益与保护权利的手段ღღღ,也是社会走向更公正 ღღღ、更强大的自我修复机制ღღღ。因此ღღღ,尽管新民族主义将引起矛盾与冲突ღღღ,但它终将会解决社会的不公正现象ღღღ。美国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教授彼得·斯皮罗(Peter Spiro)认为ღღღ,政治精英重视全球公民身份已然脱离了自身的民族社区ღღღ,再加上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ღღღ,使得民族集体意识变得模棱两可ღღღ。因此ღღღ,民粹主义领袖高举民族主义旗帜团结民众来与精英对立ღღღ,打击政治精英的全球主义理念以维护自身的民族利益ღღღ。
从上文来看ღღღ,21世纪的所谓新民族主义只是旧酒新瓶ღღღ,是欧美国家的民族主义在全球化进程中因发展失衡和金融危机环境下的重新回归ღღღ。21世纪以来ღღღ,民族主义理论似乎没有突破早年的五种研究范式(包括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基础ღღღ,但学者对民族主义的表现形态的研究更为具体化及深入ღღღ,整体的研究方向偏向于全球化进程的民族主义现象ღღღ,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让所谓的传统民族主义获得崭新的意义ღღღ。
王∶民族主义在 19—20世纪交替的时期传入中国ღღღ,据考ღღღ,清末维新派和我国在外留学生最早将民族主义一词引入中国ღღღ。维新派和革命派的爱国志士都高举民族主义的大旗ღღღ,试图以其解决中国的现实政治问题ღღღ。民族主义也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ღღღ。可以说ღღღ,在20世纪上半期ღღღ,民族主义在中国的知识界ღღღ、文化界和政界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ღღღ。
而在20世纪30年代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ღღღ,我国几乎不存在对民族主义的研究ღღ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没有强调民族主义相关的概念ღღღ,更多是对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宣扬ღღღ。当时中国政治对民族关系的认知更多是指文化意义上的民族(Ethnicity)ღღღ,如汉ღღღ、满ღღღ、蒙ღღღ、回ღღღ、藏等概念ღღღ。官方意识形态中所反对的民族主义基本上指族裔民族主义ღღღ,即少数民族的民族分离或分裂主义ღღღ。这是由于中英文的使用偏差ღღღ,导致民族主义在中国政治中始终带有负面色彩ღღღ,也因此官方意识形态更多强调的都是爱国主义而不是民族主义ღღღ。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ღღღ,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凯发k8娱乐官网appღღღ、社会变革以及全球化进程的融合ღღღ,中国民族主义研究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新领域ღღღ。经过近 40 年的理论探讨和关注ღღღ,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问题ღღღ、范畴ღღღ、形式等内容也有所转变ღღღ,这一历程可分成三个阶段∶(1)冲击—反应时期(20 世纪 80 年代至 1995 年前后);(2)本土化理论探索期(1995 年至 2005 年前后);(3)人文交叉—综合科学理论探索期(2005 年至今)ღღღ。
王∶20 世纪80年代至1995年前后是中国民族主义研究的冲击—反应时期ღღღ,尽管中国近现代意义的民族主义思想形成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ღღღ,但受各方面因素的限制ღღღ,这些思想观念更类似于思潮ღღღ,远远不能达到充分揭示中国民族主义现实复杂性ღღღ、丰富性和变动性的地步ღღღ。
改革开放以来ღღღ,中国的民族主义理论研究才真正开始ღღღ,但更多地通过翻译与整合欧美国家已有的理论模型ღღღ,以及国外学者对中国民族主义研究运用到本国现实ღღღ,加以创造性的分析凯发k8娱乐官网appღღღ,并没有形成新的范式ღღღ。这一时期是中国民族主义研究的第一阶段ღღღ,始终沿着两个路径进行ღღღ;一方面ღღღ,学习ღღღ、吸收和批判西方民族主义理论ღღღ;另一方面ღღღ,对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原因与发展逻辑进行探讨ღღღ,从历史ღღღ、社会学ღღღ、思想史等角度挖掘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历史线索ღღღ,进而对中 国民族主义的本质做进一步分析ღღღ。比如ღღღ,湘潭师范学院副教授陶绪ღღღ、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志田 ღღღ、中国近代史学者唐文权等学者通过对中国历史ღღღ,特别是晚清时期的背景和人物做考察ღღღ,探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演化进程ღღღ。由于民族主义ღღღ、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并非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ღღღ,而是诞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和理论体系ღღღ。中国学者在第一阶段试图将民族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互融汇ღღღ,强化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联系ღღღ,进一步发展民族主义本土化进程ღღღ。
1995年至2005年前后ღღღ,中国的民族主义研究进入本土化理论的探索阶段ღღღ。此时ღღღ,中国进入了快速社会转型期ღღღ,不仅在经济ღღღ、行为方式ღღღ、价值体系发生明显的变化ღღღ,在文化领域也出现了传统与现代观念之间的思想碰撞ღღღ。与此同时ღღღ,1991年苏联解体也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意识形态的普遍质疑ღღღ。因此ღღღ,中国政府开始推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民族主义ღღღ,强调中国独特传统ღღღ、历史ღღღ、文化和主权七彩连珠在线游戏ღღღ。在此十年间ღღღ,中国民族主义研究主要围绕以下 几个方向进行∶(1)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框架下的研究ღღღ;(2)民族主义思想史研究ღღღ;(3)关于中国民族主义类型的探讨ღღღ。
在借鉴与吸收国外学者民族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凯发k8娱乐官网appღღღ,中国学者开始探索中国理论的发展ღღღ,根据民族与国家的关系ღღღ、利益取向的侧重点ღღღ、依存的主体等标准将民族主义划分和归纳成数种理论标准进行多层次的探讨ღღღ。1995 年至 2005 年期间ღღღ,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不断高涨ღღღ,虽然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七彩连珠在线游戏ღღღ,但在面对维护与捍卫自身国家利益的运动中ღღღ,中国官方与民众的看法ღღღ、行动方式和利益要求都有所不同ღღღ。因此ღღღ,研究者根据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划分了国家民族主义(亦称官方民族主义)和族群民族主义以进行研究ღღღ。其中ღღღ,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兴在其文章中运用政治学ღღღ、语言学ღღღ、民族学等学科范式来论证国家民族主义的概念ღღღ,为这一划分标准奠定了理论基础ღღღ。另外ღღღ,随着国际贸易往来与各国人员间的流动ღღღ,民族主 义的柳锁并没有被全球化进程打破ღღღ,反而加剧了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ღღღ。此时ღღღ,中国学者借鉴了国外学者以政治ღღღ、经济和文化领域为框架的民族主义模型ღღღ,根据利益取向 的侧重点将当代民族主义划分为政治民族主义ღღღ、经济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ღღღ,以分别对各领域的民族主义情绪作进一步探讨ღღღ。学者普遍研究的内容偏向于通论性研究ღღღ,即剖析相关领域的概念与发展进程ღღღ。其中ღღღ,文化民族主义类别是学者主要研究的方向ღღღ,就如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郑师渠所言∶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是深层的民族主义ღღღ,它影响着近代的政治与文化的发展ღღღ。研究这一历史 现象不仅是近代文化史的重要课题ღღღ,对于当今发展民族新文化也有现实意义ღღღ。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钱雪梅也在她的研究中ღღღ,重点讨论了现代伊斯兰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ღღღ,进一步丰富了国内有关民族主义理论的研究ღღღ。纵观1995年至2005年前后中国学者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ღღღ,其研究范式和应用领域更具有深度和广泛ღღღ,已然从20世纪 80ღღღ、90年代的整体主义研究模式走向多元主义ღღღ,并准确地评析中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诸多民族主义现象ღღღ。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任丙强指出的ღღღ,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具有情绪化倾向和内容空洞性的特征ღღღ,我们也能将这一时期的研究模式看作为学者对当时中国民族主义情绪所做出的反应ღღღ,旨在填补内容的空洞性和国家性特征七彩连珠在线游戏ღღღ。但理论是由诸多历史偶然性汇聚而成的思想假说和演绎推理ღღღ,虽然这—时期的民族主 义研究具有倾向性和目的性ღღღ,但它也将中国民族主义从少数研究焦点向多元主义扩散ღღღ,从替代式向互补式进一步拓展ღღღ。
2005 年后中国的民族主义研究则进入了人文交叉—综合科学的理论探索期ღღღ,呈现出中国民族主义研究百花齐放的局面ღღღ,这是在第二阶段夯实的理论基础上推进的ღღღ。随着中国的全球化交往领域的扩大ღღღ,政治与经济行为体的多元化ღღღ,中国民族主义研究呈现多层次ღღღ、全方位ღღღ、多领域的快速发展ღღღ,无论是在课题领域ღღღ、学术合作渠道ღღღ、研究机构等方面ღღღ,还是在数量或质量上都保持着高水准ღღღ。第 三阶段的民族主 义理论并没有突破早年的理论基础ღღღ,但学者对民族 主义本身的研究更为具体化ღღღ,结合社会的发展趋势进一步研究ღღღ。
王∶21世纪后ღღღ,一些学者提出民族国家终结论国家主权弱化论ღღღ,认为世界进入一个以全球治理为目标的时代后ღღღ,传统的民族国家间的竞争会被国家合作ღღღ、区域合作乃至全球合作所取代ღღღ。然而ღღღ,民族主义却异常活跃的矛盾现象ღღღ,打破了学者先前的理论评估ღღღ。中国学界的民族主义研究也兴盛起来ღღღ,研究的问题及形式都更为细致ღღღ,在进一步探究民族主义的概念ღღღ、类型的基础上ღღღ,对其具体类型包括但不限于经济民族主义ღღღ、民粹主义ღღღ、网络民族主义ღღღ、宗教民族主义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进展ღღღ。
21世纪以来ღღღ,中国学界关于民族和民族主义的概念依然没有达成共识ღღღ,学者们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ღღღ,从不同维度概括阐述民族和民族主义的概念ღღღ。同时国内学者也按照不同的标准对民族主义进行分类ღღღ,中 央对外联络部信息编研室的金鑫ღღღ、中央统战部民族宗教局的徐晓萍总结了民族主义的不同分类类型——按照民族主义的内容分类ღღღ,分为政治民族主义ღღღ、经济民族主义ღღღ、文化民族主义ღღღ;按照民族主义在冷战后的主要表现ღღღ,分为民族分离主义ღღღ、泛民族主义ღღღ、宗教民族主义和部族主义等ღღღ;按地理界线为划分标准ღღღ,分为西方民族主义和东方民族主义主义ღღღ;按照民族主义的政治取向ღღღ,分为聚合型民族主义和离散型民族主义ღღღ。
经济民族主义是中国民族主义研究的焦点ღღღ,而学者并非关注在经济民族主义的动态性所带来的目标ღღღ、原则和表现方式的变化ღღღ,更多的是探讨伴随着经济民族主义而产生的民粹主义情绪ღღღ。由于全球化进程呈失衡状态前进ღღღ,这一现象所导致的国家间贫富差距的扩大ღღღ、全球公民身份认同感的下降ღღღ、全球金融危机等使民族主义情绪趋于保守化ღღღ。 中国经济外交与跨国公司的深度开展也加强了中国与民族国家间的对立情绪日益加深ღღღ,因此ღღღ,学者对中国与各国的民粹主义现象多有关注ღღღ。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ღღღ,以民粹主义为主题进行搜索ღღღ,从1995年至 2005年七彩连珠在线游戏ღღღ,以民粹主义为主题的文章共有321篇ღღღ,2006年至2015年远超前十年的近四倍ღღღ,达1238篇ღღღ。从2016年至2019年ღღღ,关于民粹主义的文章多达1625篇ღღღ,超过了1995 年至2005年的文章总和ღღღ。学者对该议题的研究主要为探讨各国民粹主义的兴起与性质ღღღ、民粹主义对中国政治ღღღ、经济与文化的影响ღღღ,以及民粹主义与全球化进程的理论框架ღღღ。
除了关于民粹主义现象的研究外ღღღ,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ღღღ,学者们也对新兴科技扩大民族主义宣传空间的现象持续关注ღღღ,并将这一类型划分为网络民族主义(Cyber-nationalism)ღღღ。2003 年ღღღ,《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李慕瑾发表《网络民族主义掀开中国民族主义新篇章》ღღღ,自此开启了中国学者研究网络民族主义的先河ღღღ。网络民族主义是指通过网络空间传播民族主义思潮的主义ღღღ,国内学界对其概念也基本达成共识ღღღ,认为其是网络+民族主义的有机结合体ღღღ,是民族主义在互联网时代的表现ღღღ。国内研究者也对网络民族主义产生的动因进行研究ღღღ,认为其是信息技术发展与政治文明的共同产物ღღღ,也与全球化的挑战有关ღღღ。中国学者将网络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ღღღ、国家安全ღღღ、对当代社会的影响联系并进行相关研究ღღღ。总体而言ღღღ,学术界对网络民族主义的研究领域似乎都将其与中国的政治ღღღ、外交与社会问题产生联系ღღღ。网络就如安德森将印刷术看作是凝聚民族想象共同体的必要技术手段一样ღღღ,都是民族主义的传播媒介ღღღ。但互联网媒介的开放性ღღღ、无限制性ღღღ、匿名性等特征提高了大众民族主义的动员能力ღღღ,对国家的整体政策方针具有一定的影响力ღღღ。网络凝聚了强大的社会性力量ღღღ,而民众也被视为是国家公共外交与软实力的载体ღღღ,虽然关于网络民族主义的研究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学术界几乎没有系统地展开ღღღ,但学者对这个新的社会政治现象的研究可为后学提供重新审视和思考的空间ღღღ。
同时ღღღ,民族自决运动的兴起也使得分离主义理论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ღღღ,我曾在《论民族主义与分裂主义》中讨论分裂主义的概念ღღღ,辨析二者在理论和现实中的联系ღღღ,认为分裂主义的主要理论基础是民族主义ღღღ,通过强化文化民族的政治身份ღღღ,借助民族自决权ღღღ、民主和人权等工具ღღღ,推动特定族群政治意识的塑造ღღღ。国内学界对分离主义理论的关注主要是通论性研究或围绕国外和中国台湾课题的研究ღღღ。而近年来ღღღ,港独组织宣扬的香港民族自决运动日益扩大ღღღ,这一分离主义现象也备受学者的关注ღღღ。针对香港民族自决运动的被学者广泛讨论的主要线)香港分离主 义运动的演化趋势与背景分析;(2)香港民族主义思潮的成因与本质;(3)香港民族的身份认同建构与国族意识ღღღ。
而随着宗教民族主义在世界各地的扩展ღღღ,21世纪以来宗教民族主义也逐渐进入到中国学者们的研究视野中ღღღ。学界开始对宗教民族主义的概念及影响进行研究ღღღ,部分学者围绕个案研究揭示宗教民族主义的表现ღღღ、发展及影响ღღღ。钱雪梅在对国内学界有关宗教民族主义的研究述评的基础上ღღღ,进一步探析了宗教民族主 义的概念和成因ღღღ,认为宗教民族主 义的形成即宗教因素和民族主义的连接或融合是情境性的ღღღ,是特定群体在特殊社会历史环境中ღღღ,出于特殊的利益需要ღღღ,激活宗教资源和民族主义资源的结果ღღღ。
王∶如前所述ღღღ,21世纪中国的民族主义研究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成果ღღღ,公开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著作ღღღ,但中国的民族主义研究确实仍存在一些缺憾的部分ღღღ。
首先ღღღ,关于民族主义研究的核心概念——民族 和民族主义的界定仍未取得广泛共识ღღღ。不同学科之间对此概念存在不同理解ღღღ,甚至同一学科内部对民族及民族主义的概念也仍有不同争论ღღ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此基础之上展开的关于民族及民族主义的深入研究ღღღ;其次ღღღ,中国的民族主义研究的理论深度仍需进一步挖掘ღღღ。随着过去 10 年国际政治中民族主义的再度兴起ღღღ,中国的民族主义研究也倾向于研究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类型的民族主义现象ღღღ,围绕民族主义的理论研究亟待进一步发展ღღღ;再次ღღღ,即便在针对国际形势发展中的民族主义现象的研究中ღღღ,也会出现发达国家研究热ღღღ、发展中国家研究冷的情况ღღღ。例如ღღღ,针对美国特朗普民族主义的研究很多ღღღ,而有关发展中国家的 民粹主 义ღღღ、街头政治的研究则较少ღღღ,不利于对民族主 义研究的整体把握;最后ღღღ,中国民族主义研究中可能使用到的数据资料仍不够完备ღღღ,许多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民族主义现象的一手资料或数据无法及时获取或更新ღღღ,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研究的深入发展ღღღ。
买∶您刚才提到ღღღ,21世纪以来的民族主义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主义现象ღღღ。能否请您对当前学者们的主要研究方向做进一步介绍?
王∶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和标志ღღღ。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态势给未来国际局势的演进带来巨大冲击ღღღ,国家间的相互交流大幅度增加ღღღ,波及政治ღღღ、经济ღღღ、社会ღღღ、文化等领域的方方面面ღღღ。在各国建构地球村的愿望不断高涨的同时ღღღ,民族主义并没有如有的学者所预想的那样将随着历史进程而终结ღღღ,也没有出现如一体化构建般的融合与重塑ღღღ,反而导致全球的民族主义情绪更为高涨ღღღ,各国纷纷以实际行动来捍卫自身的国家和民族利益ღღღ。21世纪以来ღღღ,民族主义不仅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继续蔓延ღღღ,也在一些西方发达工业国家抬头ღღღ。欧美地区泛起右翼民粹主义ღღღ、反全球化主义ღღღ、贸易保护主义ღღღ、本土主义等主张ღღღ,而这些思潮不断发酵后ღღღ,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ღღღ,2016年可被视为分水岭ღღღ。2016年ღღღ,英国脱欧公投ღღღ、唐纳德ღღღ。特朗普获胜成为美国第 45届总统等ღღღ,均被视为是新民族主义(Neo-Nationalism)思潮兴起的标志ღღღ。目前来看ღღღ,世界民族主义研究有以下两个方向;一是探讨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民族主义现象ღღღ;二是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对各国内部政党政治的作用及其影响ღღღ。
经济民族主义(Economic Nationalism)并不是新的概念ღღღ,但近年来再度成为学者研究的兴趣所在ღღღ。经济民族主义是一种动态性的意识形态ღღღ,会随着时代发展而拥有不同的目标ღღღ、原则和表现方式ღღღ。澳洲国立大学经济系研究员阿里安多·帕通如(Arianto Patunru)认为ღღღ,当今社会全球化的进程中不公正的贸易体系ღღღ、全球金融危机ღღღ、贫富分化加剧使得经济民族主义抬头ღღღ,后者要求采取保护主义形式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的侵犯ღღღ。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社会科学系教授保罗·罗杰斯(Paul Rogers)认为ღღღ,国家内部边缘化的弱势群体ღღღ,不满腐败而无能的政府ღღღ,认为无法保障他们的权益ღღღ,通过一系列的暴力或非暴力运动来反对本国精英ღღღ、外国利益集团与政府ღღღ。总体而言ღღღ,经济民族主义是带有排斥和敌视外国政府ღღღ、外国企业及劳动者的思想ღღღ,要求政府在经济政策上采取贸易保护主义ღღღ,甚至是孤立主义ღღღ,以维护民族利益ღღღ。经济民族主 义有可能与民粹主义结合ღღღ,由国内利益集团主导ღღღ,试图透过排斥政府精英与外国政府ღღღ,以获取大众的支持ღღღ。如同著名的货币投机家索罗斯(George Soros)所言∶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终结了美国无可置疑的全球主宰地位ღღღ,大大刺激了民族主义的崛起ღღღ。在民粹主义政党或领导人的带领下ღღღ,经济民族主义与中下层民众的民粹主义合流ღღღ,而且还迅速演变为上层精英主动支持和实施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排外政策ღღღ。
近十年以来ღღღ,欧美地区和东亚发达国家的右翼政党和领导人有兴起迹象ღღღ,如奥地利自由党候选人诺伯特·霍弗尔(Norbert Hofer)在 2016 年总统选举中获得 46.2%的支持ღღღ、法国国民联盟的玛丽娜·勒庞(Marine Le Pen)在2017年第二轮法国总统选举中赢得了33.9%票数ღღღ、德国另类选 择党以12.64%的选票进入德国联邦议院ღღღ,成为德国第三大党ღღღ。西方学术界将右翼政党定义为民粹 主义政党ღღღ,但多数右翼政党也将本民族文化和利益放在首位ღღღ,同样拥有民族主义色彩ღღღ。具体来说ღღღ,具有右翼化倾向的民粹主义势 力借助全球化失衡状态ღღღ、移民危机ღღღ、新冠疫情防控不力等事件与民族主义ღღღ、国家主义ღღღ、威权主义等意识形态纵横交贯ღღღ,强化 了民粹主义者排他性的空间ღღღ,并逐渐转型成威权民粹主义ღღღ。欧盟内部共识的解构ღღღ、美国政府走向孤立主义的表现ღღღ、新冠疫情肆虐等问题ღღღ,必然将对后疫情的全球化进程带来巨大冲击ღღღ,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也将会有所改变ღღღ。因此ღღღ,未来国内外学术界可能会以疫情后的全球民族主义思潮ღღღ、民粹主义ღღღ、大众民族主义等方向做进一步探讨ღღღ。
杨∶当下国际形势的变化ღღღ,如英国与欧盟达成脱欧贸易协定 ღღღ、中美关系降至冰点ღღღ、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ღღღ,民族主义在全球范围内似乎有崛起的迹象ღღღ,您认为这些局势是否会影响世界民族主义研究的方向和发展趋势?
王∶社会科学无法对不断变化的时间与事件做准确的预测ღღღ,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世界民族主义研究方向来看ღღღ,我相信当下 国际形势的变化必然会对世界民族主 义研究方向和发展有很大影响ღღღ。
公共卫生是地缘政治和经济博弈的领域之一ღღღ。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不仅对世界经济造成显著冲击ღღღ。当前逆全球化的潮流以人及 各国政府在实施疫情防控措施上的轻视或失误也使社会普遍弥漫着对本国政府和海外大国的不满情绪ღღღ,经济民族主义ღღღ、民粹主义势力呈抬头的趋势ღღღ。疫情意延初期ღღღ,由于新冠病毒首先在中国大陆爆发ღღღ,而右翼政府和政党为了转嫁国内疫情的压力ღღღ,将病毒传播政治化ღღღ,把中国视为本国的假想敌ღღღ,制造一系列排华的种族歧视事件ღღღ,并宣发中国威胁论及阴谋论ღღღ。另外七彩连珠在线游戏ღღღ,在疫情大潮的 2020年 3ღღღ、4月间凯发k8娱乐官网appღღღ,美国ღღღ、德国ღღღ、法国等欧美大国为 了保障本国医疗物资储备充足及确保战略地位ღღღ,宣布禁止出口紧缺医用物资ღღღ。并将文—系列医疗物资称为战略物资ღღღ,具有一定的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心态ღღღ。随着各 国积极投入到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ღღღ,国内外学者也开始兴起疫苗民族主义(Vacine Nationalism)研究ღღღ。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香道炯教授指出ღღღ,疫苗 民族主 义并非新的概念ღღღ,其历史先例为 2009—2010年的 H1N1病毒疫情时期ღღ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社会及政治学院副教授亚当ღღღ。坎德拉特·斯科特(Adam Kamradt-Scott)也认为ღღღ,疫苗民族主义是指各国政府为疫苗研发工作提供的大力 支持ღღღ,旨在为本国公民获得疫苗优先使用权ღღღ,在有盈余的范围内ღღღ,再展开疫苗外交ღღღ。世界卫生组织突发卫生事件项目负责人麦克·瑞安(Mike Ryan)表示ღღღ,各国采取行动为本国民众获得新冠疫苗的举措被视为一种民族主义的竞赛ღღღ,具有一定的博弈心态ღღღ。
如前所言ღღღ,21世纪以来并没有新民族主义ღღღ,整体的研究方向偏向于诠释全球化进程下的民族主义现象ღღღ。新冠疫情为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创伤ღღღ,经济紧缩幅度更甚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ღღღ。新冠疫情除了造成全球债务水平的攀升外ღღღ,各国推出的庞大的财政货币政策也提高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债务 风险ღღღ。后疫情时期ღღღ,经济复苏的结构性差异必然会r凸显社会不平等的矛盾 ღღღ,甚至会进一步加剧贸易保护主义与民族主义情绪ღღღ。此外ღღღ,一些右翼政府和政党为了转嫁疫情所带来的国内压力和矛盾ღღღ,刻意传播极端排外的民族主义和极右翼民粹主义思想ღღღ,国外学者也将这种类型称为新冠民族主义(Coronational-ism)ღღღ。在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和保护主义蔓延的背景下ღღღ,国内外学者可能会反思逆全球化的后疫情时代下的民族主义回潮现象ღღღ,为全球化与民族主义领域提供更完善的理 论框架ღღღ。
纵观全球民族主义研究的发展进程ღღღ,国际形势的变化对研究方向ღღღ、目标和形式都带来巨大影响ღღღ。同样的ღღღ,当下国际形势促使了全球民族主义的抬头ღღღ,必然将为民族主义研究带来新的研究领域并推动开展新的研究探索ღღღ。面对世界政治中排外主义兴盛ღღღ、单边主义横行这一严峻形势ღღღ,各国政府应大力推行多边主义ღღღ,加强国际合作ღღღ。只要世界各国坚持合作共赢的多边主义ღღღ,自私排外的单边主义就不可能得逞ღღღ,民族主义在一些国家的兴起就不能持续ღღღ,国际社会追求的和平安全和共同发展就能够得到实现ღღღ。民族主义即便能够重 回世界政治的舞台中心ღღღ,也会遭到多边主义的强有力回击ღღღ。
买∶您认为当下国际形势以及中国对外关系的 变 化ღღღ,将对中国民族主义研究的方向和发展趋势产生哪些影响呢?
王∶如前所述ღღღ,当下 国际形势 的剧烈变化以及中国对外关系面临的新形势ღღღ,势必对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方向和发展产生影响ღღღ。
新冠疫情爆发后激化的中国威胁论和中国阴谋论及相应的疫苗民族主义和疫苗外交ღღღ,包括中国对外关系中的民族主 义因素ღღღ,同样也是中国学界将可能研究的范畴ღღღ。
2020年4月ღღღ,中国与泰国网民掀起了以Nnevvy为主题的网络民族主义骂战ღღღ,并在中国香港地区 ღღღ、马来西亚ღღღ、越南ღღღ、美国ღღღ、中 国台湾地区等 网民的参与下ღღღ,建立了具有反华情绪的奶茶联盟虚拟社群(Milk Tea Alliance)ღღღ。虽然该社群组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本国政治议题的关注度提升到国际层 面ღღღ。但由于地缘政治ღღღ、新冠疫情等因素ღღღ,奶茶联盟仍然持续对中国相关议题的介入ღღღ,借助国际网络的互联互通传播针对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敌意立场ღღღ。可以看出ღღღ,随着中国国力的日渐强大ღღღ,中国的全球化挑战不断增加ღღღ,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ღღღ,网络民族主义现象会愈发凸显ღღღ,针对这一现象国内学界也可能会有进一步的研究ღღღ。
而自 2020年5月5日以来ღღღ,中国与印度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出现的冲突事件ღღღ,削弱了中印两国的政治互信ღღღ。印度除了在军事上多番挑衅ღღღ,也对多家中国企业做出经济制裁和限制ღღღ,经济民族主义情绪不断加剧ღღღ。在新冠疫情下ღღღ,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打出台湾能帮忙(Taiwan Can Help)的口号ღღღ,得到一些西方大国的支持ღღღ。他们出于深化抵制中国这一假想敌的意识形态ღღღ,在外交与经贸合作上向台湾地区抛出橄榄枝ღღღ。因此ღღღ,经济民族主义也将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角度之一ღღღ。
同样的ღღღ,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民族主 义的研究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ღღღ。而在全球民族主义不断抬头的当下ღღღ,势必会给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和发展带来不同的角度和探索方向ღღღ。纵观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历程ღღღ,如果说第二阶段的研究是探索中国民族主义内在的本质ღღღ、特征ღღღ、生成逻辑ღღღ,那第三阶段会是探讨中国民族主义的外延性ღღღ,在中国外交ღღღ、国家间关系ღღღ、网络民族主义ღღღ、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等议题的研究上做进一步的延伸ღღღ。